网站首页 红色孵化 中心动态 人才政策 就业服务 企业家交流平台 双创平台 税法服务 示范基地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>> 文章内容

企业管理的“进化论”

发布日期:2016-08-10

像恐龙这么庞大的爬行动物,却因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被结构更复杂、功能更完善的鸟 类和哺乳类动物取代,达尔文将自然界中的这一现象称为“适者生存,不适者被淘汰”。同样,在企业经营管理史上,优胜劣汰的“进化”也从没停止过。


2013年9月,拥有146 年历史的诺基亚被只有38年历史的微软收购,曾经辉煌无比的一代霸主诺基亚走下神坛。尽管“诺粉”们黯然神伤,但却阻止不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。无论是诺基亚,还是柯达、健力宝……它 们都曾生机勃勃,横扫对手,直上巅峰。但最终又被更年轻、更具活力的组织所取代――曾经成功的管理模式转瞬成了企业发展的负担,臃肿的组织,复杂的层级,让组织的创造力渐失。症结何在?或 许从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的著作《激活个体:互联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》中能找到答案。


管理模式落伍,个体价值崛起

不久前,福布斯中文网调 查发现,47%的85后、90后年轻人在规模不足百人的公司工作,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到初创公司工作。因为初创公司“没有以等级职位划分的层级结构,没有庞大组织的僵化与内耗,可以涉及范围更 广泛的技能。”最重要的是,在初创公司里,年轻人可以获得贡献价值的感觉。二十年前,贴在墙上的“员工价值”四个字形同虚设。但在今天,管理者怕是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。如果再去 强调什么“我那会儿上班是很注重原则和气氛的”,不知有多少年轻人会在心中呐喊:“那已经是多久以前的事了!现在更讲究工作自由度及个人特质。”


这也许正是大公司 遭遇挑战的根本原因所在。因为这些公司组织层级复杂,每一个新进员工都需要一番艰苦的历练,才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。这让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员工望而却步。如果一个企业得不到 拥有创新精神的员工,企业也就随之丧失了创造力。
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言:“人们采取行动创造这个持久结构,而这个结构又约束人们未来的行动。”传统组织固化的层级生出固 化的官僚机构,特别是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心理契约,使得组织中的个体活力减弱,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性。因此,对于企业组织而言,唤醒员工的创造力、激活个体的禀赋就变得更为迫切。


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总结说:日本企业的成功,远不只是公司歌曲和终身雇佣制度,而是在组织中重新发现了“人”。员工不再只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,不再是可以任 意替换的标准化零件。他们是有独立思考能力、有情感、被重视的人。


管理新范式:创造共享价值

随着雇用关系慢慢开始解除,人们需要创造出新的管理范式 。本书作者认为:“新的管理范式基于共享价值,要具有系统思考的领导者,依赖于激发个体内在价值,而不是沿用至今的组织价值,来考虑整体以及个体的行为。这种新的范式中,有关个体价值的 创造会成为核心,如何设立并创造共享价值的平台,让组织拥有开放的属性,能为个体营造创新氛围,则成为基本命题。”也就是说,组织能不能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取得成功,关键在于人才,当 组织能够为个体提供价值贡献的时候,组织自身也会获得持续的生命力。


不可否认,企业组织之间存在人才资源差异,但根本性的差距还在于机制问题。首先要看企业给予人 才的成长空间和平台是否足够。其次,企业到底如何看待人才,尊重人才的氛围如何形成,并且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。恰如作者所倡导的“水样组织”――“有组织,无结构”,每个人都能够贡献才能, 每个人都相信组织的力量。


作者认为:“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,但其活动是非个人性质的,其依存于整个组织的活动,和组织的其他成员以及整个组织活动休 戚相关、相互联系、相互影响”。可见,组织与个体是相互依存的。因此,激活个体一是需要有一个积极的个体;二是个体的上级在激活个体方面应发挥作用;三是组织要在根本层面来激活个体,比 如企业文化的形成,组织制度的设计,职业生涯发展等多个方面,让个体体会到组织的关注和认可。


好莱坞流传着一个老段子:“好消息是,要拍一部好的电影有三个简单的法 则;坏消息是,没人知道那是什么。”然而,陈春花教授已在书中为读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干货。怎样激活个体?归结起来无外乎两点:


一是从根本上出发,明确认识企业与员工 的共生关系,逐步去除雇员化的传统模式,给予个体实现价值的机会。阿里巴巴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公司内部正着力化解员工的岗位错配之苦。他们可以被“借调”到其他事业部、业务线,而且 一旦调入部门愿意接收,调出部门必须无理由放人。当跨部门、跨分公司甚至跨公司的时间共享、知识共享、技能共享成为可能,每一位劳动者的价值也将得到最大化的尊重和发挥。


二是给予个体保障,制定更为弹性的薪酬模式,激发员工的自身竞争力。华为实行“工者有其股”的激励政策,至今已有近半数员工持股,持股随工作年限和业绩表现递增,六年左右持 股分红可达年收入的1/3。在“工者有其股”政策背后,华为还有一套旨在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的激励体系。员工有13级到22级的职级之分,每级之中又分三档,工资依不同等级和档次递增,18 级以上的员工有的甚至可以年薪百万,而且每过一段时间,职级和收入就会上一个台阶。为了让普通员工多提容易实现的小创新,华为还设立了一条奇怪规则――小创意,大奖励;大建议,只鼓励。华为 的创新目标清晰,不是漫无目的的“全员创新”,而是各司其职的“效率最大化创新”。


最后,借用山姆・沃尔顿的名言:“与你的员工分享你所知道的一切,他们知道得越多, 就越会关注;一旦他们去关注了,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们了。”――有时激活个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。


组织管理的新内涵

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组织 管理产生了新的内涵,本书作者将之归纳为三点:


●个体与组织是共生关系
这是一个需要重新理解个人和组织关系的时代。个体不能忽视组织,并需要对组织目标给予承 诺;组织不能忽略个体,不能够简单地要求个体服从组织。相反,为了让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,需要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设计。


●组织必须外部导向
我们很少能够 在自己的组织中察觉到根本性的变革。因此,组织的核心成员要始终关注组织生存的要素,要缺乏安全感。这种感觉让组织的主要成员和组织机体始终保持对外刺激的敏感性,保持一种警惕和临 界状态。正是由于这种感觉和状态,组织始终具备着活力。在缤纷的商业世界里,即使市场增大,即使你是原来的领先者,都不意味着能够持续。唯有那些不断由外部驱动组织变化的企业,能够有目 的地“放弃”的企业,才可以保持住与环境的互动。


●组织需要打开内外边界
身处一个转变的时代,知识和信息是个人和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。土地、劳动力和资本等 经济学家认定的生产要素虽然还在起作用,但已不再是核心要素,因为拥有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人能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移动、聚合。企业需要获取整体的力量,集合更多人的智慧。而组织要 有能力集合到这一切,无疑需要有开放、创新的管理范式,使企业更加柔性,并与环境做出协同。可以组合新的成本结构、不同的价值创造,并拥有足够的灵活性。